解開考試與分數的成就焦慮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今年對好友T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因為她的大女兒終於要上小學了,為此T做了很多準備,幫助女兒準備跟適應國小生的生活,從生活環境的認識到作息的調整,T一面覺得興奮期待,一面覺得忐忑不安,不曉得寶貝是否可以順利銜接國小生活,不僅僅是新環境需要適應,國小的作息與學習狀態也會跟幼兒園有所不同,陪伴著T的人生,也感受到T試著在母職的不同階段,也努力地跟上孩子的發展,認真的T準備了許多寓教於樂的小實驗與小活動,陪伴孩子度過上國小前的小小暑假。然而開學的快速的變化與每日更新的挑戰,還是對T而言有些衝擊與迷惘,面對人生的第一場「考試」,親子都感到很焦慮挫折,好友群中,孩子已經小二的Z此時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觀點,也震懾了做為諮商師的我,因為這樣的觀點往往是我們在親職評估與親子調適的工作時,很常希望帶領家長去看到的面向,然而當身為家長的Z由衷地說出來的時候,我感到也許這個世代我們真正可以面臨完全不同的改變,改變著我們看待「學習」、「成功」與「失敗」的可能性。
Z說起自己成長階段,對讀書考試的感覺,總覺得那個過程裡,好像是為了成績的某個追求而做的,不考不讀,讀了沒有感覺,在分數的搖擺中煎熬,直到大學好像才真正體會到,學習是件可以快樂的事情而不在分數與考試,Z希望她的孩子可以體驗與自己有完全不同的學習歷程,或是可以更早一點的,把分數與學習的連結脫離,她與孩子約定,考試就跟作業一樣,是個幫助學習的「方法」,所以其實完全沒有不同,都是把用心學習的內容寫在上面而已,錯了就從新更正學習,讓我們知道學習仍有哪些漏掉了,或是可以前進的方向而已,考試是個管道而分數並不重要,願意持續學習,卻是Z更想要帶給孩子的態度與哲學。
放下成績的迷思,掙脫考試所帶來的成敗觀點,說起來只是一句話而已,實踐起來卻有血有肉的反應著如此成長的我們,來到了能夠與過往經歷做出不同選擇的機會,從根深蒂固的二元對立面解出一個關於學習的新視野,關於成敗的新視野,若能培養出學習的習慣與興趣,是否成績與考試所帶給每一代學子的印記與焦慮感,也有機會鬆綁成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10月13日是芬蘭的「失敗日」,這個由芬蘭大學生在2010年發起的活動至今已邁入第24年,有愈來愈多人會在這天分享自己人生中「搞砸了」的經歷,不再否定失敗,反而可以看到失敗這個標籤以外的意義,轉念一想,寫錯的答案、考試被扣的分數這種「失敗」,他真實的意義卻如同Z輕描淡寫的說著:「那跟作業有什麼不同呢?都是練習,也都是為了學習而準備的。」一般,只是人生成長路上會經過的部分歷程,跟任何練習都是一樣的,用心努力,然後往前繼續。
當考試成績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拉鋸的戰場,成就焦慮也許就有機會從孩子身上鬆綁,已經經歷過那些歷程的我們,換成了家長的位置,也有可能有機會提供一個與我們經歷完全不同的學習經驗給下一個世代,學習可以是件不那麼焦慮緊繃的事情,我們賦予給孩子的不只是從考試的惡夢中解放的可能,也種下一個面對人生過程的禮物---過程才是重要的,而非結果,在人生的挑戰與冒險中,這會是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一份珍貴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