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玫瑰的故事」看愛情中的自我成長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由亦舒小說所改編的影集「玫瑰的故事」,演繹的是女主角黃亦玫的四段愛情故事,透過愛情的經歷與體驗,寫出浪漫之餘,也是女性的自我成長歷程,黃亦玫人如其名,出生於書香世家,受盡父母兄長呵護,雖然刻意塑造的「白富美」人設有點過於夢幻,讓她無論到哪都備受吹捧又處處被追求者寵愛,然而正是這樣充滿幻想的美好人設,隨著她畢業後的每一段經歷與選擇,更能讓觀眾體會到她的成長與體悟,因著幻夢逐漸走進真實後,如此白富美的女主角,也沒有辦法人生中一帆風順,而必須一再地審視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才能在她的故事之中,走向不同的可能,而觀眾也才能在玫瑰不同人生的歷程與選擇中,彷彿看到類似的掙扎與選擇。
玫瑰的第一段愛情,綻放在初出社會的階段,此時的玫瑰熱情洋溢充滿無限可能,將所有熱烈都投射在這樣的一段情上,勢均力敵的戀人,能回應同樣的熱情欣賞,然而很快的,兩人的熱戀就遇到現實上的挑戰,當互相有生涯上的追求時,該選擇關係中的妥協,還是選擇忠於自我的追求?玫瑰很渴望對方可以將自己放在人生規劃內,當對方另有計畫時,玫瑰也很難調適自己的心情,玫瑰亦有所追求,人生亦有所捨得,捨下這段情對玫瑰來說是生命中的第一個重大打擊,原來並不是所有想要的事物,都會如其所願的綻放在她的身邊;第二段情則進入婚姻,玫瑰開始體會到關係中,是需要彼此成全,也會需要彼此理解與體諒,玫瑰開始在生命中不僅僅把自己當作唯一需要灌溉的花園,然而本來就失衡的關係,也很難在忍讓與妥協中繼續,玫瑰開始體認到,雖然願意在關係中付出與妥協,但當關係已經失衡到壓迫自我時,也需要為自己重新選擇;離開了婚姻後,玫瑰遇上了生命中的靈魂伴侶,卻不得不接受,生命中最大的無常與無可奈何-死亡,玫瑰不得不再度學習,在生命中即使有些時候盡力了也不能改變結果,爬完了最後一座山送走了戀人後,玫瑰開始活得更貼近當下與自在,即使最後遇上了新的緣分與可能,玫瑰也更願意理解生命的不可預期,更專注當下,並且不預設立場的活成自己最喜歡的樣貌。
陪玫瑰走完這四段戀情,好像也可以看到關係塑造著一個人的自我,而自我也會在關係中不斷地因為碰撞、衝突、而重新定義與成長,有些人會覺得關係與自我像是兩個對立的端點,如果在關係中忍耐妥協,就會害怕失去自我;太固守於自我的追求又會錯過關係,真是這樣嗎?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漫步在玫瑰的人生軌跡中,我們看見她在每一段戀情中,選擇了不同的位置,舞出不同的可能,此消彼長,鍛鍊的是能夠在自我與關係中進進退退,掌握方向的能力,有時與舞伴前行,有時玫瑰竟也能獨獨的舞出屬於她的美麗。
「我敢在你懷裡孤獨」描述的並不是不敢再愛、或是得在愛情裡有所防備,而是在愛之中可以感覺到完整的自己,也能夠在自己的內在坦然地允許愛在其中。我們或許也可以在玫瑰的故事中,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關於愛情的成長,不是去找一個天造地設的完美伴侶,營造一個百分百完美正確的關係,而是充滿覺察的明白,自己在關係中如何保持對自我的關注,如何接受生命中有許多不可控制的變化,如何安頓自己渴望、失落、痛苦、不平、哀傷的心,迎接未知的勇氣,允許生命給予的無常與變化,而能在愛與被愛之中,獨立的經歷自己的所有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