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生之年」談存在的意義

2023-11-09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2023年台劇《有生之年》以核心圍繞「家庭」演繹出一段尋常到幾乎平凡的家庭故事,打動人心的就像是你我的家庭經驗般,讓不少人在看劇時因「情節貼近生活」而產生共鳴,彷彿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彷彿我家也有個浪蕩的大哥,優秀的二弟,吵吵鬧鬧的父母,跟無聊透頂的鬥嘴日常。

故事從離家多年的大哥高嘉岳,彷彿一事無成的浪蕩子,多年後無預警返家開始,展開後續家人間的情感羈絆,總是說著「氣氛差、我先走了」、「讚讚讚」、「棒棒棒」彷彿什麼都沒想,做什麼都不成的大哥,看似瀟灑不羈其實也藏著中年的失意與成長經驗的落寞,從小到大都是三個兒子中,最調皮、最不會念書,也最不懂事的,「這個家真的需要我嗎?」、「我究竟是誰?」、「我為什麼會活成這樣?」是長子高嘉岳不曾說出口,但卻從少年到中年都在問自己的問題。

隨著故事開展,可以開始看見三兄弟如何定位自己的「活著」,大哥終其一生都很在意,父母是否總是多偏袒一些,那個非親生的弟弟,浪蕩、叛逆、一路都逃開那個讓他感到次等的感覺,抗議似的出走、創業、跑得遠遠的,卻在失意想死的那一刻,還是很想「回家」;二哥一直都是最懂事、聽話、出息的,卻也隱藏了不是親生子的遺憾與微妙難以言說的「用力」,上下打點著全家,成為家裡的支柱與照顧者,緊緊牽著這個沒有血緣的家庭;小弟看起來最順從,卻是家裡唯一跟父母守著早餐店的孩子,浪蕩大哥的自由、出息二哥的優秀,都不是小弟心中的追求,他是那個留在家的孩子,也是守著家的那個人。

「有生之年,能夠長這麼大算不錯了」不同的活法,帶給三個兄弟非常不同的存在意義,雖說是平凡家常的家庭故事,卻更道盡了真實人生裡每個人的生命選擇的存在姿態與意義,在二哥的故事告終後,那首一直沒寫完的歌moving on,才透過兒子高承佑的寫作,繼續完成人生的moving on…

選擇如何存在,如何過這樣的人生,也許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終極的問題,戲裡的每個角色都有他們的生命故事與際遇,然而也都充滿選擇,吵吵鬧鬧卻也互相扶持一輩子的高爸高媽,選擇離婚放過自己與彼此的那一刻,可以憶起在餐桌溫馨的喝一碗湯;漂泊不定的嘉岳,終於不再逃離「我不是夠好的兒子」而終於回家;總是被認為躲在哥哥背後的高嘉凱,終於可以勇敢認愛,說出自己的渴望,透過一個家的每一個人所走的人生旅程,其實也是在說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生活中我們面對的是大大小小的、可控不可控的起伏與發生,生命的每一刻,我們都在實踐跟成為自己,誰也不能替代誰,也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為什麼我要受這些苦呢?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有意義嗎?

年少的時候我也會很想追問這些答案,然而在成長的路上,我似乎也慢慢明瞭,存在的意義不是一個「答案」或「理由」,而是在前進的路上,為自己做出選擇,選擇你要面對的挑戰,選擇你要經歷的體驗,選擇你要如何參與這趟人生旅程,意義並不是一個等在終點的結果,也不是起始於命運的安排,而是因著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歷與選擇而寫下的,勇敢的在人生的旅程中,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選,是有生之年,很不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