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與擔心-疫情下的心靈照顧

2022-05-18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2019年末後,全世界都壟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去年五月台灣展開了三級警戒的生活,所有生活習慣都受到很大的震撼,戴上口罩的日子,不禁也過了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大家的日常都受到很大的改變,幾乎忘記了沒有口罩是什麼感覺,近日台灣的疫情更是進入下一個階段,居家隔離、快篩、確診這些字詞離生活越來越近,不再能寄望清零的時候,這份焦慮也讓人們更加感受到人人自危的孤寂。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大家更加焦慮地想要確認,或是保護自己,從排隊買快篩的長長人龍,到想方設法想知道確診名單與足跡,都是一種心理上經驗到的恐慌感,甚至當這樣的恐慌感出現的時候,會更想要把自己與「可能的風險」隔絕,有些人會更害怕出門或是感覺到自己的行動力好像被癱瘓了,有些人會把炮口對外,總是擔心身邊出現破口,甚至會因為這樣的緊繃,而指責他人,或是出現類似獵巫的行為,對於確診者有嚴厲而不友善的態度。

事實上,這時常讓我們忘記,我們是同屬於同一個社群的,每一個人的互相,造就了社會的現實與和諧,轉換焦慮的眼光,而從現實的層面做好自己的防護,同時對於他者保有同理跟溫暖,才能互相扶持度過這個困難的境地,在人人自危的疫情中,感到孤單或是不安是很正常的,但當我們感到孤單害怕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 確認自己的安全與防護

當我們對於自己的自身安全有所疑慮時,可以理性的想一想,現在可以做些什麼幫助我們的安全跟防護更有安全感?勤洗手,多消毒,保持身心平衡,規律生活,飲食健康,都是立即性我們可以為自己與家人做的事情,越是不安的時候,維持可以「做」的小事,就是我們可以確保的大事。

2. 與親密的人保持互動

因為疫情而出現的社交疏離,是在這一年來因應彼此的安全所產生的困境,然而疏忽這個需求有可能讓你的心靈健康出現問題,當你需要人陪伴時,我們仍可以勇敢地使用適當的媒介諸如通訊設備、3c產品,讓自己與人連結,維持住與人的社交與連結,對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環,當我們感覺不是孤單一人時,身心也會因此而比較能夠安頓,甚至也可能會讓自己的安全感提高。

3. 當出現壓力時穩住自己

若真的出現確診或是疑似的症狀,感受到不安害怕也是很正常的,使用快篩、正確的隔離方式、有效的自我照顧與評估、不過度緊張浪費醫療資源,是我們可以做的,同時也穩住自己,大多數患者都是輕症且在一段時間後自然痊癒,當我們受到感染確診,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熟悉的方式幫助自己安定下來,也許一點點伸展、一點點香氛精油,好好休息,溫柔的照顧自己,也與自己的情緒同在,我們會好的,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向有關單位求助,不需要過度緊張,也不需要被焦慮淹沒。

4. 保持相信與希望

這一切真的相當不容易,整個社群一起面對特別艱困的時期,雖然每日更新的數據可能都讓人感到惶惶不安,然而除了繼續生活的防護,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之餘,心理的平安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的確在一個很困難的時期,但沒有一個困難的時期會永遠進行下去,抱持著盼望,抱持著希望,我們攜手一起走過這不容易的時期,願經歷了這一切的我們,仍能對彼此友善,互相扶持,彼此信任,這是我們艱困的考驗,也是我們展現團結與溫柔力量的時刻,別忘了對自己溫柔對待,身與心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