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談母職的精神束縛

2022-10-12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你太勉強了」、「真可憐,你不要去」、「這不適合你」

「這對你來說太負荷了」、「這樣太辛苦了」

這樣的句型,乍聽之下,好像是來自很親近的人表示的心疼與安慰,但聽起來卻又有點怪怪的,感覺好像無形中束縛著你,讓你感覺自己是能力不足的人,這種矛盾的感覺,就是這部戲緊緊環扣的,來自愛的霸凌與控制。

雖然才短短六集的長度,敘事結構卻非常緊密紮實,由女主角(里沙子)參與殺嬰案件審理的陪審過程,對照自己與當事人水穗的人生故事,卻一步步發現,那些經歷與旁人的證詞似乎也映照著自己真實的生活,許多鏡頭一再地翻轉,聽著故事的里沙子轉頭也成為水穗,從理所當然的生活中,縫隙滿佈的踏入一樣的宿命,然而觀眾也會隨著女主角,從一個局外人的眼光感受到,似乎每個女性,都可以在生命的故事中似曾相似的情境,不由自主的步步走進案件女子(水穗)彷彿無聲溺水的困境中。

「水」,是一個很特殊的媒介,畫面中重複地出現水穗站在空無一人的洞穴中,全身滴水,赤足踩入水中,懷抱著八個月大、不停啼哭的孩子,眼神無助且迷離,然後鏡頭一轉,是溢出水的浴缸,沁著蒸氣,水穗抱著孩子,同樣無助且迷離的眼神,不由得從這些畫面讓你感覺到孤獨、潮濕、無所不入的緊迫,卻同時毫無生機的窒息感,汗水從頭臉分泌落下,而你感受到她就要鬆手了,孩子就要溺死了。

然而溺死的除了孩子,難道不也是這個身心俱疲,絕望的女人?女主角一開始感受到的這份異樣感,展開了她對案件的好奇,畫面不同的重複讓觀眾參與女主角沙里子的生活,然後,你就會發現,啊,沙里子也這樣的過著,從小不被母親信任、想辦法證明自己、面對所有的指教與聲音、懷疑自己的內心、懷疑自己的丈夫,孤絕的心境將她逼入更狹窄的故事裡,再也無法求助,因為任何一個求助都是認輸,承認自己不如其他人。

連沙里子都開始相信,是自己的緣故,是自己不夠好,不夠稱職,不夠有能力,先生的那句「太勉強了」雖然聽起來刺耳也只是關心的意思;而這一切都是自己太高估自己的關係。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看到這裡,我感到膽戰心驚,因為那些看起來安慰而體貼的話,實在太熟悉了,卻也太精緻了,精緻的讓人感受不到惡意,卻層層束縛起你的意志,讓你無形中喪失力量。

以下情境你也許也遇過或聽周遭的人分享過:

1.生下孩子後,擔心母乳不夠,感到焦慮,不停地輪迴在追奶與塞奶的過程

2.無法睡過夜的嬰兒,找不到原因的大哭;每過一個發展階段都感到焦慮,擔心孩子吃太少長太慢,害怕孩子成長發展落後

3.扛著長輩們的經驗與善意提醒(很可能從懷孕起就開始了)

4.與伴侶分享時,感覺育兒像是單親工作,只有自己在狀況內,甚而遇到困難時,被指稱自己顧得不好

5.規定不能讓孩子吃零食和買玩具,長輩卻輕易地打破原則

6.在生涯與家庭中取捨,甚至選擇放棄升遷機會,同時煩惱經濟拮据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環境

7.總覺得別人比較容易,自己卻怎麼做都很挫折

這不僅僅是發生在特定的人身上的事情,也許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這幾乎是普遍發生在我們周圍,然而渾然未覺的,成為許多人生命經驗中隱而未現的共同經驗。

隨著女主角的「看見」,我們返身看見的也許也是這個社會女性共同承擔的「母職」、「婚姻結構」、「家務責任分工」、「職場友善」,最後反倒是回到一個很關鍵很關鍵的眼光,何者才是正常普通的人生,為了追求正常與普通,需要犧牲多少求救的手,讓那些無地自容的斗室,也能照進一些光亮,你與我,我們沒有什麼不同,在這些位置上的辛苦,我們是否可以溫柔的一起前進?

故事的結局,是在一個陽光輕灑的海岸,潮汐溫柔的來回,在這個不現實的意象中,女主角沙里子與水穗相並而坐,輕笑著分享那些育兒的難與不安,互相承認的是,是的我也是,是的這些事情都很挫折,這沒有不對,這也沒有不正常,這就是正常。

我們都是這樣的女兒,在這些角色的標籤中盡力活出自己的正常,自己的普通,而這樣的可能性,需要整個社會的正視與溫柔,還給每個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的人,成為自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