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當一回自己的母親-自我滋養的可能

2023-05-10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五月的季節,早在四月的尾聲就悄悄的提醒你,五月是屬於母親的日子,各大商行與百貨公司摩拳擦掌等待的銷售熱季就要來臨,也提醒著你我,母親節就要來了,然而提到母親節,卻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與情緒,且莫提並非每個人都有正向的親子教養經驗,許多人在母親節的日子備感傷懷,無論是與母親關係複雜難以為外人道,或是母親可能已經不在人世。生命經驗中的「母職」可能與每個人的距離也都大不相同,有些人與母親關係很近,有些人父代母職;有些人身為母親、也有些人選擇不成為那樣的角色。

回觀生命經驗,「母親」是誕下生命的起源,初為人的第一份關係,有著非常難以替代的角色,即使親職角色在現今社會,已經不限於生母,生父、祖父母、養父母都有可能是主要照顧者,對多數的人來說,母親仍是難以替代的關鍵人物。

「像是太陽、星星、月亮那樣的存在」與母親的關係構築了一個孩子對世界的邊界與可能性,影響深遠,可能直至終身都難以替代,因為在幼小的孩子心中,這樣的存在有如神祇一般,回想我跟同儕分享母親在我心中的形象,我總是很意外我對母親的畏懼,其實沒有基於任何懲罰的事實,我的母親不打孩子,可是我好像還是會覺得很害怕母親生氣,也從來不敢挑戰母親的界線,讓我生的人,彷彿在年幼的心靈中認定了也有讓我死的能力。

在諮商工作的經驗中,我們也會不斷的回顧過去家庭經驗的影響,許多人在這個探索的歷程中,也會感受到幼年與父母的關係影響深遠,許多受傷的痕跡,也與早年經驗息息相關,在這些工作經驗中,深深體會到要修復這些受傷的感覺,可能不是一個個人可以辦得到的,有些傷痕綿延三代,有些則是我們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仍在新陳代謝的時代的痕跡,<1982年生的金智英>、<媽的多重宇宙>、<厭世媽咪日記>、<未來媽媽>、<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不論是跨國的電影或本土的戲劇作品中,討論母職如何的在現代社會中,仍有許多待改變與前進的地方,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影響著每一個有類似經驗的個體,也從一個社會文化的觀點中,重新建構出一個社會對母職的期待。

然而無論你的生命中與「母親」的故事是什麼,又或者母親一詞對你來說的感受如何,你仍可以滋養著自己,「重新養育自己,以自己為母」是一個很棒的觀點轉換,若以慈愛之心看待自己生命裡的挫敗與無助,以支持肯定之心給予自己鼓勵與勇氣,也許即使已過了青春年少的我們,也有能力在內在重新滋長,得以養分照顧,讓內在受挫的孩子,透過成年的自己,溫柔撫慰,相信肯定,那也是一次重新生長的契機,由自己來愛,由自己來撫育,曾經受傷的過往與斷裂,也許也會湧起生命之泉,帶我們度過悠悠歲月中累積的傷痕與痛苦。

我們都曾是那樣的孩子,需要建立對世界的信任與自身的理解,若有一個人懂得那個孩子的脆弱無依,不知所措,那便是給了這個孩子找到力量與方向的機會,或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幸在生命中得到那樣的光芒與指引,但我們都可以重新拿起這份溫柔與疼惜,滋養過往在心中徘徊,迷失的自己,以自己為母的,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