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職諮詢與親子諮商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我的孩子三年級,寫功課三催四請,我覺得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最近上課不專心,我該怎麼辦?」
「明明說好了,他也答應我的事情,最後都做不到,跟他談他卻都不講話」
親職,是一份辛苦的終身職,既不能休息也沒有請假,而且每一個成為父母的我們,好像也沒有辦法事先做足功課,知道什麼時候該怎麼做,往往是跟書裡講的都不一樣,充滿變化跟挑戰,邊學邊做,一方面覺得戰戰兢兢,一方面時常又會感到懷疑,我這麼做是對的嗎?我的孩子需要幫助嗎?誰能幫助我判斷,現在我該怎麼調整,才能夠幫助到我的孩子?
因為孩子處於成長階段,隨著發展,需要學習的能力跟發展出來的表現也都不同,心理學者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即提出,人終其一生發展階段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發展任務,同時也意味著,在這個階段他會面臨「發展危機」,也就是從某個階段跨越到下一個階段,在這時候會需要長出相對應的能力,使得他可以成長並且具備因應該階段所需要的能力,所以談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第一步需要辨識的就是,目前孩子的狀態,是正面臨發展中自然且必然的過渡階段嗎?舉例來說,青春期時常是為人父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階段,因為根據發展階段的「自然」,孩子會在這個階段試著要發展自己的主體,也因此會嘗試跟父母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挑戰,來幫助自己可以發展獨立的能力。
然而即使孩子並不是生病了,面臨自然的發展階段,家長也可能還是滿棘手的,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面臨自己內在的衝擊、不安全感、自我懷疑、跟挫折,而希望有專業的協助可以幫助自己,成為足夠好的親職典範,回到親子關係中持續的與孩子共同成長,當尋求專業幫助時,也會不確定要帶孩子一起做親子諮商、家族治療;還是自己應該先尋求親職諮詢的角度,幫助自己先穩定好自己呢?
幾個可以提供一些思考,在求助之前可以幫助自己先做一個小小的準備:
1.先停下來,問問自己的內在感受,照顧孩子之餘,你好嗎?
正因為親子關係是互動而來,但整個家庭系統與個人內在也是交互作用的,在育兒的路上,你是否有足夠的幫手?你是否在心情上有足夠的支持感?你自己會不會覺得你也需要一些照顧跟幫助,除了也給自己一些時間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也可以更幫助你釐清現在自己的狀態與穩定度是不是也需要幫助喔,若你感覺自己也很需要照顧,提醒你,一個穩定健康的家長,才會有力量幫助孩子在一個穩健的關係中成長唷。
2. 孩子是否知情且同意參與親子諮商
在邀請孩子一起面對親子諮商時,依據孩子的發展年紀,也會需要考慮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意願接受邀請,並且理解為什麼家長要帶自己去見心理師,當孩子的狀態與意願並不容易邀請與評估時,也許進行親職諮詢是一個好的起點,幫助你從家長可以怎麼調整開始,關係是互動而來的,即使孩子沒有直接參與到專業諮商的工作,也有可能透過你的改變與調整,讓關係或是孩子的狀態也有所改變。
3.親子諮商是一個三向度的關係調整與評估
若孩子也能夠進到諮商工作時,進行方式就會是三方共同經驗的歷程,在諮商過程中,心理師會有對於親/子/與親子關係,三個面向交織的互動提供專業的回饋與協助,有時候甚至會納入更多的家庭成員(包含手足或是同住家人),因為一個家庭系統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且互相交織著影響與故事,若心理師評估評估需要且有幫助,便會以最適合的方式調整並且進行。
成為家長,是一段需要承擔且勇於面對挑戰的路,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從未想過的問題,也可能在其中感到迷惘,別擔心,這是很常見且普遍的困境,你不孤單,適時求助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我們也在學習的路上,給我們自己成長的機會,就是給孩子一個更友善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