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相愛的兩個人-解構婚姻與親密關係的可能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大齡女子唱著:「女人啊,我們都曾經期待,能嫁個好丈夫,愛得一榻糊涂,也不要一個人做主,想像未來可以手牽著手的路,相信缘份的人,好像就不會那麼辛苦,親愛的我們誰不曾盼望,有一份好歸宿。」
這樣的一首歌,可能可以感動很多社會文化下,傷痕累累的人,然而,也可能提供一個反思是,嫁個好丈夫有一份好歸宿,何以是這麼一件重要的事?而不認為結婚戀愛重要的人,又該如何理直氣壯的幸福快樂?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談的即是這種可能性,故事中女主角在與男主角相遇而有所覺醒自己的認同之前,所面對的是鋪天蓋地,以關心為名,潤地無聲的社會壓力,來自其實對私生活毫無了解的上司同仁、從小長大的姊妹、親愛的父母、似乎不管是誰,都可以對女主角「什麼都好,就是差一個好伴侶」表達遺憾與鼓勵,這也讓女主角感受到自己即使生活快樂、工作穩定、有自己喜歡的事業,還是會因為沒有戀愛或是伴侶,而感覺自己格格不入,像是缺了一角的人,然而長大成人之路,讓所有人得框在一個固定的路線上,所有人都侷限於這樣的階段與目標,才是幸福又完整的人生,又是誰決定的呢?
滿懷心事的女主角,帶著困惑與好奇,遇上了男主角才開始了她的認同之路,兩人對愛情與情慾皆無慾望,卻同時也渴望一種家人的存在,而嘗試實踐一種截然不同的「成家」,這樣的「成家」不同於基於情愛的選擇,卻恰恰好帶領觀眾反思,親密關係當中的理所當然,真的是這樣嗎?印象深刻的是當男主角自然的說出,因為是家人才不會理直氣壯地認為對方會服務自己的需求,反而更看見非關情愛,人與人之間的可能性與珍惜。
「認為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事就好了,不需要理解」是一句多麼尊重卻又開闊的話,我想起好幾個傷心的朋友,因為不符合社會期待,飽受挫折時,一心一意希望可以被尊重跟正確對待,不要憐憫同情,不要試著說服,不要善意規勸,甚至也不希望被理解,只需要尊重卻得不到時所受的傷,是那麼辛苦與酸楚,因為關心你的人或許不是惡意,卻帶來難以消化的挫折與傷痕,那一首渴望幸福的歌也成為悲哀的緊箍咒,讓人對於幸福的想像,縮限在單一的模型裡。
倘若,無論何種認同,何種選擇都不需要塞進一種類群跟框架;倘若,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在任何時候,選擇以任何狀態成為自己,而不需要與誰比較,不需要拗折自己塞進社會的期許與框架中,是不是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一個更自由的環境,也更有勇氣真正的成為自己?「不能相愛的兩的人」是一部日劇,來自與我們相似保守的社會文化,可以開始追求這樣的解法,這樣的不典型幸福,這樣的不典型劇本,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也許我們都一起在面對一種社會環境的優化,讓我們開始能夠反思,打開可能性,甚至從這樣的腳本裡解放開來,那我們是否也可以衷心期待,在這些劇本可以出現的同時,我們也能這樣開闊的祝福所有的選擇,所有人的人生都不需要被任何一個人定義,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可以定義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我熱烈的期待著,這樣的花開遍,而終結那些因為與他人不同而深受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