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怎麼了?-淺談兒童心理與家庭動力

2023-07-27

日暖微光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群

「我兒子在二年級以後變得很安靜,好像是跟從小陪伴的阿公去世有關,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談生死,只能跟他說阿公去天堂會很快樂。」
「我家老大自從知道媽媽懷孕後,就時常表示說不想要弟弟妹妹,也變得更容易發脾氣了。」
「這幾天我跟先生比較常吵架,我是很希望不要影響到孩子,但是我問他們它們都不說,我不知道它們有沒有受影響?」

跟兒童工作的治療師第一個考驗就是,兒童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卻並不是獨立的存在,他們的身心靈狀態跟發展的階段、所處的環境、所被對待的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很可能某種表現在特定的家庭是允許發展的,換了不同的環境就有可能被定義成問題,比如:好動的孩子若在允許奔跑、大量活動空間、相對不受限制的環境中成長,可能他的好動會被看成活潑、體力好、富有創意跟充滿活力;相對地若在相對狹小的、密閉的活動空間、相對嚴格的教育環境,這樣的孩子就可能會被看做適應不良、無法專注的狀態,也因為這樣的差別,當我們看待孩子的情緒狀態與行為時,就很難只專注在孩子的內在世界,而不同時考慮孩子的成長世界所面對的成人環境,家長與照顧者、社會文化的脈絡,這些脈絡同時對一個兒童的成長環境提供框架與引導,也構成了兒童世界的邊界與規則。

因此兒童治療師,在面對兒童的工作時,必須既保持細膩的「微觀」來探究孩子心靈中的小小世界,也必須維持「巨觀」的看到他成長環境中,重要他人如何與之互動,很多時候,因為兒童無法在權力上與成人取得一樣的控制權,治療關係勢必要從「系統」中入手-也就是把兒童身置的情境脈絡與互動關係一併考量進去,甚至在治療的歷程,需要納入許多偕同的角色,幫助孩子生活中的「大人」提供有效的參與,一起協助孩子的成長與改變。

然而事實上,最不容易之處也在於此,因為參與孩子成長的大人間,也有可能會有彼此的互動與脈絡,不管是手足關係、夫妻伴侶、同住家人、甚至是對這個家庭有重要影響的朋友與長輩,都可能在這個孩子的心靈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加上兒童因著發展階段,語言尚未熟練,在現實與想像世界的界線上也仍在探索與創作之中,表達與理解有很多未能清晰之處,這也使得兒童的心理治療工作,變得更加複雜與挑戰。

作為家長,或是兒童生活中的成人,我們能夠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往往是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表達與情感,幾乎不可能不會影響孩子-因為你對孩子是這麼的重要,小小的心靈能與你連結如同天經地義一般,深刻的本能,因此,在能夠盡其所能的時候,清楚表達出自己的關心與愛護,適時的思考哪些訊息應該要如何表達給孩子,這份知覺與反思是很重要的提醒,並且適時與專業角色諮詢討論,如何在陪伴孩子的成長之路,成為他的傘,他的屋,讓他成為他自己。

作為兒童治療工作者,我們也衷心期待,不僅僅是我們的專業工作可以幫助到孩子,而是支撐起一個屬於他的家,讓每個參與其中的成員,可以用愛與理解,伴隨一個孩子走過低谷與高山,逐漸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