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獨一無二-談情感加溫的獨特時光
生命中有沒有一些時刻,讓你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能感覺自己是特別的呢?這樣的時刻往往可以成為生命中很重要的基石,相信自己是重要的,相信自是有能力的,而這樣的感覺,也往往是我們度過悲傷、低潮、難過時,可以傍身的依靠,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基礎,重新從失落與挫折中找到力量。
生命中有沒有一些時刻,讓你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能感覺自己是特別的呢?這樣的時刻往往可以成為生命中很重要的基石,相信自己是重要的,相信自是有能力的,而這樣的感覺,也往往是我們度過悲傷、低潮、難過時,可以傍身的依靠,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基礎,重新從失落與挫折中找到力量。
今年對好友T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因為她的大女兒終於要上小學了,為此T做了很多準備,幫助女兒準備跟適應國小生的生活,從生活環境的認識到作息的調整,T一面覺得興奮期待,一面覺得忐忑不安,不曉得寶貝是否可以順利銜接國小生活,不僅僅是新環境需要適應,國小的作息與學習狀態也會跟幼兒園有所不同,陪伴著T的人生,也感受到T試著在母職的不同階段,也努力地跟上孩子的發展,認真的T準備了許多寓教於樂的小實驗與小活動,陪伴孩子度過上國小前的小小暑假。然而開學的快速的變化與每日更新的挑戰,還是對T而言有些衝擊與迷惘,面對人生的第一場「考試」,親子都感到很焦慮挫折,好友群中,孩子已經小二的Z此時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觀點,也震懾了做為諮商師的我,因為這樣的觀點往往是我們在親職評估與親子調適的工作時,很常希望帶領家...
2023年夏天,皮克斯動畫「元素方程市」設計了一個奇幻的國度,以「風、火、水、土」四種不同的元素意象組成為元素種族的世界觀,透過水族、雲朵族、火焰族、樹木族組織成的元素市,展開一段關於族群認同、家庭期待、與成為自己與跨種族戀愛的勇氣故事。
「以家人之名」講述的主要故事是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內心遭遇傷痛的三個孩子,在兩位爸爸的撫養下組成了非血緣關係的「五口家庭」,多元成家的概念,讓家的意義從血緣上的羈絆轉移到互相心理珍重扶持的實體關係上,無血緣的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成為家人,雖有不可免的愛情與青春萌動的劇情線,但感人深處的是逐漸治癒了彼此內心傷口的歷程,讓一家人的相愛有力量成就更好的自己。
八月底來臨,家中孩子即將面臨開學,從前幾週家長們的心情就在為此準備著,不僅僅是自己作為家長感受到的衝擊需要準備,可能也同時試著幫助孩子在面對下一個年度的發展狀態做準備,特別是不同階段的銜接,更讓家長們牽掛著孩子適應的能力,從幼兒園到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去外地就讀都有可能讓身為家長的你,感到既擔心又興奮,孩子逐漸成長的路上,似乎一面是努力貼合著孩子的成長曲線,提供孩子所需要的資源與支持;一面又試著放手與信任,在不同的角色任務之間,親職的角色也會有許多複雜的心情尚待調適與安頓,當然,暑假結束更有一種喘息的感受,許多家長也會經驗到好像需要回到自我的身分,能夠稍微的轉移這兩個月暑假的生活模式,進入下一個生活狀態。
2022年的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今年八月上了串流平台,攻佔台灣、香港、新加坡和越南Netflix電影排行榜冠軍,從同志題材與冥婚談起,主角吳明翰是一個一開鏡就能從他的動作、思考、言行舉止都刻意描寫的「直男」角色,因為台灣習俗誤撿紅包,進而冥婚了一位男同志的鬼魂開始的冒險故事,包裝了LGBT、喜劇、懸疑、愛情、動作等等元素,讓這部電影在奇幻的設定下展開。
「我的孩子三年級,寫功課三催四請,我覺得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孩子最近上課不專心,我該怎麼辦?」
「明明說好了,他也答應我的事情,最後都做不到,跟他談他卻都不講話」
這樣的句型,乍聽之下,好像是來自很親近的人表示的心疼與安慰,但聽起來卻又有點怪怪的,感覺好像無形中束縛著你,讓你感覺自己是能力不足的人,這種矛盾的感覺,就是這部戲緊緊環扣的,來自愛的霸凌與控制。
有育兒經驗的父母,不管新手老手,也許都會在很多教養資訊中,時常看見「溫和而堅定」、「正向教養」等語,往往是入手了很多教養書籍,發自內心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個「夠好」的爸媽?但往往是書擺在床頭,在育兒的緊湊生活中,根本擠不出時間看,或是好不容易讀完了,卻深深明白「知易行難」四個字是什麼意思,那種明明跟自己說好這次絕對不要大聲、要堅守原則的心,卻常常崩潰於孩子的崩潰,在疲憊跟高張的情緒壓力下,真的好難好難,別說孩子還在哭了,自己也很想哭出來,那份無助跟疲憊,時常是沒有經驗過的人很難感同身受的。
改編自作家陳名珉之著作《我媽的異國婚姻》的「媽!別鬧了」,描述的表面上是一個喪夫之痛的母親如何尋找第二春,母女鬥法鬥智的喜劇,但其實深刻刻化的卻是藏在華人家庭日常的吵吵鬧鬧中,面對喪夫喪父之痛,停在悲傷時光的母女三人,如何因應跟走過喪親之痛的路程。